江蘇教育新聞網訊(通訊員 繆惠)2021年7月底,大學生孔昕怡原本想趁暑期和家人好好團聚一下,卻被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計劃。
“我的媽媽是一名幼兒園園長,即便是暑假也是早出晚歸,忙招生、忙園里各種工作。疫情來了,她第一報名當志愿者。”孔昕怡認真地說著,“我和外婆也一起商量到社區報名參加志愿服務,作為揚州市民我們也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,共同守衛我們的家園。”
于是,一家三口,祖孫三代人分奔赴不同的戰疫陣地。外婆作為卡口值守志愿者“把住門、管住人”嚴守小區卡口,詢問、測溫、查碼、看證,做到“不漏一車、不漏一人”。母女兩人在每輪全員核酸檢測志愿服務工作中都積極參與。8月9日上午6時,揚州市第五次全員核酸檢測開始進行,媽媽來到邗江區邗上街道雙橋社區做引導員,女兒來到了經開區文匯街道花園社區做信息采集員。
孔昕怡這次的任務是協助醫護人員進行市民的數據采集。穿上防護服,仿佛就像人處在“蒸籠”里,微微動一下就會覺得“難受”。4個小時內采集500份信息,戴在手上的手套也是因為汗水浸透出現“水泡”。
晚上祖孫三人通了電話,大家各自講述在檢測點的“故事”。“女兒的表現挺讓我意外,回來從不喊累。她現在是一名預備黨員,這也是對她的一種磨煉,更是黨組織對她的考驗。”
(揚州大學附屬西郡幼兒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