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者按 2月26日,省教育廳召開2019年全省基礎教育工作視頻會議,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,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和2019年全省教育工作會議精神,奮力開創我省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新局面。會上,南京市教育局等7家單位交流了在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方面的探索和思考。
為推廣典型經驗,本報本期3版和4版推出全省基礎教育工作視頻會議專題,刊發這7家單位的交流材料,方便各地學習借鑒,共同書寫教育奮進之筆,聚力攻堅克難,銳意改革創新,齊心協力推進全省基礎教育工作邁上更高臺階。
站穩人民立場 嚴格規范辦學
■南京市教育局
自去年10月全省教育領域“專項治理”行動啟動以來,南京市聚焦階段重點,集中力量攻堅,堅決出招亮劍。市教育局獲得2018年全市“對標找差”績效評估優秀單位和重點民生工作突出貢獻獎。根據今年全省教育工作會議要求,今年“專項治理”重點轉為規范學校辦學行為,我市將從三個方面狠抓落實。詳細內容>>
創建立德樹人體系 致力辦高品質教育
■揚州市教育局
近年來,在省教育廳和揚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,我們始終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本,致力于辦高品質教育,全市教育系統先后獲得“全國‘兩基’工作先進單位”“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”“全省師資隊伍建設先進市”等榮譽50余個,先后涌現出全國“誠信學生”徐礪寒,全國“最美中學生”王雪瑩、徐靖童,全國“孝心少年”王延俊,省“美德少年”管仲培等一批“揚州好少年”。揚州市教育局在市級機關績效管理綜合考評中,連續三年獲得市委市政府授予的最高榮譽——“特別貢獻獎”, 2018年度位列獲獎單位榜首。詳細內容>>
堅持“五為主”發展模式 推動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高質量發展
■鎮江市教育局
鎮江市作為國家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實驗區,始終以改革的勇氣,立足實際,回應需求,著力推動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發展、特殊教育優質融合發展,初步探索出兩個“五為主”發展模式——學前教育堅持“事業以公益為主、辦園以公辦為主、經費以財政為主、師資以公辦為主、管理以教育部門為主”;特殊教育探索“資源以普校為主、經費以財政為主、教育以融合為主、師資以雙師型為主、服務以個別化為主”,致力推動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高質量發展。詳細內容>>
創新家校共育平臺,書寫鄉村教育榮光
■新沂市教育局
重視家庭教育、發揮家校協同育人作用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。近年來,新沂精心打造《家長大講堂》公益課程,開展螢火蟲親子共讀活動,升級新父母學校,通過這些舉措激活了家庭教育功能,提升了教育教學質量,同時也優化了區域教育生態,為教育持續健康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詳細內容>>
突出公平,提升內涵,邁向更高水平優質均衡
■張家港市教育局
張家港市現有義務教育學校75所,在校學生12.26萬人,其中外省市學生6.68萬人,占比54.5%。自2013年獲評全國首批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(市、區)以來,張家港市市委、市政府堅持把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作為法定責任,不斷提升優質均衡發展水平,先后獲得全國首批基礎教育先進市、全國首批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市、全國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創新市等榮譽。詳細內容>>
聚力均衡,聚焦優質,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
■如東縣教育局
近年來,如東緊扣教育“公平與質量”,著力謀求“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,傳統管理向智慧管理”轉變,聚力“硬件、資源、隊伍、質量”4個關鍵,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,教育成為如東百姓最滿意的服務品牌。詳細內容>>
高標準高質量推進“兩類學校”建設
■宿遷市宿豫區教育局
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,是教育高質量發展、加快鄉村振興的必然要求。近年來,經濟欠發達、人口不足50萬的宿豫區,堅持以促進教育公平為導向,以提升教育質量為核心,以學校標準化建設為抓手,統籌謀劃,精準施策,高標準高質量推進“兩類學校”建設,積極回應群眾優質教育需求,為推動鄉村振興貢獻教育力量。詳細內容>>
(陳路綜合整理)